谢文敏委员:
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检察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您的提案由我院主办。我院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专家辅助办案能够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您提出明确专家辅助人选任标准、规范参与办案程序、赋予证据效力等具体建议,对于完善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方式,精准全面收集证据材料,依法用好调查核实权具有积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为适应司法实践中对不同领域的专业辅助需求,建立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格局,2021年以来,最高检建设“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并先后开展两批试点。截至今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9.1万余人,他们主动参与辅助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特别是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强民主监督和检察监督协同,辅助办理了一批效果突出的案件,发挥了独特优势。
一、关于明确专家辅助人的选任标准
您在提案中指出,应从认知学历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在多领域选任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高校学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等作为专家辅助人。为引导公众广泛有序参与检察公益诉讼,今年6月,最高检印发《关于从高等院校招募一批“益心为公”志愿者助力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的工作提示》(以下简称《工作提示》),要求“以年轻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为主进行招募,重点发展非法律专业相关急需领域志愿者,努力打造领域广、业务专、有热情、年轻化的高校志愿者队伍”。检察机关根据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从知识学历、实践经验以及参照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的行业评定标准来选择专家辅助人,确保专家辅助人专业知识与案件需求高度契合。
下一步,最高检将进一步完善专家辅助人的选任标准和程序,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专家辅助人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作用,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有力支持。
二、关于规范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程序
2021年6月,最高检出台《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办法(试行)》,各级检察院紧密结合检察办案需要,不断完善履职平台、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履职办案逐步做实,辅助办案领域实现“四大检察”全覆盖。同时,最高检对提供线索、线索评估、协助调查、专业咨询、参加听证、参与社会调查、跟踪观察、专题研究、普法宣传等方面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发挥志愿者“智囊团”作用,全链条参与案件办理。例如,广东省河源市恐龙蛋化石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多次走访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听取多名专家意见,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相关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为量化损害后果、确定赔偿金额奠定基础。
下一步,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专业技术问题的案件时,将进一步加强对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的指导,确保专家辅助人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为完善立法提供坚实基础。
三、关于赋予专家辅助人意见证据效力
关于您提出的专家辅助人意见证据效力问题,2019年最高法院、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中明确了专家意见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及适用。《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34条也明确规定,专家意见是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证据种类之一。专家意见在涉及复杂、专业性的案件时能够为办案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提高办案准确性和效率。例如,最高检发布的第二十九批指导性案例中,海南省海口市检察机关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倾倒入海的建筑垃圾进行鉴定,成为案件胜诉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益心为公”志愿者的独特作用,做实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同时,继续加强专家意见在支持办案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从顶层设计层面不断深化,为公益诉讼健康发展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四、关于明确专家辅助人权利义务以及履职保障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高度重视“专家辅助人”的必要权利和保障措施。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明确提出,对“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合法权益和积极性给予保障,如介绍案情、提供案卷材料、保障人身安全等。《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工作办法(试行)》也提出,根据需要参与协助收集证据、审查鉴定意见、提供专业咨询、公开听证等办案环节,依法遵守法律规定和办案纪律;就专业性问题客观中立公正的发表专业意见;在参与办案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予以保密。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为专业辅助人提供必要的保障。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完善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工作规范,充分发挥专家、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在专业方面的“外脑”支持作用,加强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衔接,更加精准规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