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信(右)和光山县检察院检察官一起查看松材线虫病治理情况。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河南省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村口广场上正在演出光山花鼓戏,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看到有记者来村里采访,一位村民说:“没有老胡,就没有今天美丽干净整洁的新帅洼。”村民口中的老胡就是河南省人大代表,光山县晏河乡党委委员、帅洼村党总支书记胡善信。
1988年,胡善信被选为村干部。30多年来,他把村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经营,把老百姓求助的事当成父母亲交代的事来办,带动乡亲们发展产业、建设乡村、学法守法,一步步实现民富村美。
山村粉条走向全国
走进村史馆,帅洼村振兴的历程一一展现在眼前。
帅洼村位于大别山北麓,过去的帅洼村都是土坯房、泥巴路,村民主要靠传统农业谋生,收入微薄,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我刚进入帅洼村‘两委’时,村里一穷二白。”年轻的胡善信迎难而上,根据村里山间平地多的特点,带着一部分村民搞红薯种植。红薯市场价格低,胡善信就带着村“两委”工作人员,北上郑州、南下武汉,学习红薯粉条加工技术,开拓外销市场。
帅洼红薯粉条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餐桌,“帅洼牌”红薯粉条也成为当地知名商标。2023年,帅洼村仅靠生产红薯粉条就创收100余万元。
近年来,帅洼村凭借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光山县九架岭农林茶专业合作社”“帅洼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做大做强红薯粉条、油茶、乡村旅游等产业,解决村民就业岗位800多个。
村民张玮经营着一家民宿,每年接待不少来自外地的游客。不仅如此,足不出村,他就能把自家产的红薯粉条等土特产卖出去。“跟过去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日子彻底告别了。”他说。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发展产业。在帅洼,像‘帅洼牌’红薯粉条这样的产业会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康养等产业上布局发力。”指着不远处帅洼山坡上竖立的康养产业园规划设计宣传栏,胡善信满怀信心。
村里的事商量着办
2023年12月,光山县一连下了好几场大雪,一村民家的蔬菜大棚眼看着要被大雪压塌,村民首先想到向胡善信求助。
“别慌,我马上过来!”接到电话后,胡善信急忙出门,踏着厚厚的雪赶到大棚现场,迅速组织附近村民开始清理积雪。村民齐心协力,终于将棚顶积雪清理完毕。
有事找老胡,是村民对胡善信的信任。多年来,胡善信以“村就是家”的治村理念,把村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经营,把老百姓求助的事当成父母亲交代的事来办,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共商“村规”、共定“民约”,让村里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反映村民的意愿和需求。
胡善信还从村干部中选拔人员培养成“法律明白人”,在村里建立“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长廊”,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让村民慢慢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问题解决不出村,大事小情消化在基层一线。
珍藏14年的“联系卡”
在村史馆第二展厅,一张泛黄的卡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讲解员介绍,这张卡片是2010年11月河南省检察院送来的“服务人大代表联系卡”。
“一张联系卡,赋予了我新的使命,也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见记者好奇,胡善信讲起与检察机关打交道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将群众声音、需求及时带到检察院,让检察院更精准地服务人民群众。
2023年8月,胡善信在村里走访时发现,村里山林中部分松树树干有多处侵入孔,疑似感染松材线虫病。胡善信知道检察机关有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便及时把这条线索反馈给光山县检察院。
光山县检察院派公益诉讼检察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林业部门形成合力,为松树防“癌”,取得良好效果。
14年来,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胡善信多次参加检察院举办的各类活动,也经常为检察机关提供问题线索和建议。胡善信说,光山县检察院很重视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人大+检察”多元协作方式,检察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据我了解,光山县检察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监督,对全县235株古树名木开展实地调查,针对部分树木存在的生长衰弱、缺乏养护、遭受破坏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5份,督促其采取围盘填土、支架支撑、填堵树洞、复壮管护等措施,有效保护了美丽乡愁的活化石。”谈起检察工作,胡善信如数家珍。
喜看帅洼千重锦,欣闻振兴拔节声。胡善信,一名大别山村逐梦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带领着帅洼村民努力奋斗,让这个曾经偏僻贫困的小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李振 李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