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我们支持起诉、执行监督、制发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对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予以再审,最终将欠薪企业部分设施以及厂内其余设备重新拍卖,并依法将拍卖所得款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24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80余万元工资!在他们的致谢声中,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一波三折的办案过程中。
一条线索牵出一桩欠薪案
2022年9月,我收到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移送的一条线索:威海某公司拖欠24名农民工工资。农民工想去法院起诉,但他们对如何打官司一无所知,希望检察机关予以支持。
“我们公司是外资企业,从2021年开始,因公司经营不善,开始断断续续停工停产,之后公司负责人李某就回国了,说是回去贷款,但一直到现在也没给我们付工资,现在李某也联系不上了。”在对该线索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时,一位农民工告诉我。
想到24名农民工的身后是24个家庭,是几十口人生活、读书、养老、治病的迫切需求,工资每拖欠一天,他们的生活负担就加重一分,我决定尽快为他们解决难题。
因欠薪时间较长,有不少务工人员已经离开该公司,甚至离开威海。如何才能找到那24名务工人员呢?
我们与仍留在威海的几名务工人员互换了联络方式,让他们帮忙一起联系所有被欠薪人员。经过上百次的电话和微信沟通、耐心细致说明和解释,我们最终收集齐了被欠薪的24人名单,并确认威海某公司共拖欠工资80余万元。
基于农民工们的申请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院在受理案件后,及时开启支持起诉“绿色通道”。我们实地走访了欠薪公司,了解了其经营现状。在对工人提交到劳动监察部门的工资明细表、考勤表等材料进行确认,审查银行流水、社保缴费等记录,查明欠薪事实的同时,我们安排专人对接24名当事人,制作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在一周的时间内固定全部证据,并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
跨国连线消除审理障碍
当时该欠薪公司已经停工停产,且企业负责人李某身在国外,如何才能联系上李某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了解到2022年区商务局等多部门建立了涉外民商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后,我们主动对接区商务局,与身在国外的李某取得了联系。
李某对公司欠薪的情况并不否认,但当我们提出要求他返回公司配合调查时,他却推三阻四,以“还有事要处理没法回来”“这些事也不是我说了算”等为借口,消极应对我们的问询。
在交流中,我告诉李某,检察机关就此案已支持起诉,希望他能高度重视,同时,耐心细致地向他解释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以及对其公司的影响,并以情感人,告知其这些农民工全家老小都指望这点微薄的收入生活,他们没有理由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
通过与李某的多次沟通、协调和释法说理,李某终于表示愿意配合我们工作,并委托中方代理人处理相关事宜。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承诺将支付员工工资82万余元。
细致审查破解执行难题
然而,达成调解协议后,该公司却迟迟未支付欠薪,24名工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拍卖该公司相关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该公司与威海某餐饮公司之间因经济纠纷诉讼签订过以物抵债协议,约定将该公司的设备抵销借款,因此那些设备在餐饮公司的实际控制中。就这样,执行被迫中断,钱款无法落实到位。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与区公安局、法院、劳动监察等部门共同组成工作专班,通过查实餐饮公司与该公司的往来账目,发现该公司以价值80余万元的设备抵顶欠餐饮公司的7万余元债务,可以确定两家公司签订的以物抵债协议严重失实,致使农民工工资无法发放,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民工权益。我们随即立案,并向经开区法院就相关经济纠纷案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今年2月,经开区法院裁定再审改判,24名农民工被拖欠两年的薪水终于有了着落。8月,法院将该欠薪公司部分设施以及厂内其余设备予以拍卖,并依法将拍卖所得款80余万元用于偿还24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至此,这场从2022年开始的“讨薪马拉松”终于落下帷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作为一名民事检察官,我将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在办理每一个民事检察案件中,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做一些,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讲述人: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柳永涛 整理:本报记者郭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