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谢检察官为我们付出的努力。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和表弟一家就结下梁子了。现在好了,我们两家和好如初,前段时间,我们还一起聚餐呢……”近日,当我回访一起民事案件的监督申请人王刚时,他高兴地说。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这起持续三年的加油卡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张加油卡,引发三年纠纷
2020年4月,王刚在其表弟孙军一家的邀请下,参加了淮安某汽车销售公司的开业典礼。考虑到王刚有购车需求,孙军的妻子陈怡便向王刚介绍了一位资深懂车人、绰号“白沙”的朋友。在“白沙”全面、细致的介绍和推荐下,王刚当场决定购买一辆品牌汽车。
在王刚购车时,“白沙”承诺,会在7天内赠送给他一张价值6000元的加油卡。然而购车后,王刚多次联系“白沙”要那张加油卡,“白沙”均以各种理由推托。无奈之下,王刚于2021年1月26日将某汽车销售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给付其6000元加油卡或给付等值现金。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王刚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白沙”的行为系职务行为,且某汽车销售公司事后也未追认“白沙”的行为,因此驳回了王刚的诉讼请求。王刚不服,申请再审后,被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白沙”身份成谜,案件陷入僵局
2022年9月,王刚不服一审及再审裁判,向我院申请监督。收到王刚的申请材料后,作为承办人的我立即投入对该案的调查中。通过查阅卷宗、走访调查,我了解到,王刚在整个购车过程中,都是与“白沙”对接。王刚提交的通话录音等材料显示,每当王刚向“白沙”询问加油卡事宜后,“白沙”都会隔四五分钟便回电告知王刚已将加油卡的事报给了公司,并承诺给付时间。
与此同时,我还对购车现场的汽车销售人员及孙军一家进行了询问,最终确认,突破本案的关键在于查清“白沙”的身份,以及其行为是不是职务行为或者表见代理。
“白沙”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为查明事实,我们多次拨打“白沙”的电话,但每当我们表明身份,希望他配合调查时,他就会挂断电话,之后便不再接听我们的来电,而汽车销售公司和陈怡也无法联系到“白沙”。我们调取了公司的登记材料,证实了“白沙”并非汽车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随后,我们又前往移动营业厅调取“白沙”手机号码的过户及通话记录,但由于超过了半年的信息保存时限,我们无功而返,案件也陷入了僵局。
转换思路,寻求纠纷最优解
在多方调查“白沙”身份信息无果的情况下,我突然想起来,之前从孙军夫妇的谈话中可以听出来,原本和睦相处的王刚、孙军两家人,因为这件事产生了较深的嫌隙。王刚的家人认为王刚太较真,不该为那6000元的加油卡一直打官司,费时费力;孙军则责怪妻子多管闲事,惹来麻烦。王刚感到很委屈,他说他不为别的,就是想讨个说法。
看到原本和睦的两家人因为一张加油卡而闹僵,我决定优先从化解双方家庭矛盾入手,尽力帮助他们挽回亲情。一方面,我向王刚的家人说明王刚起诉和申诉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并非他无理取闹、较真挑事;另一方面,我向孙军解释陈怡也是出于好心,想帮王刚获取更大的购车优惠。如果没有“白沙”这层朋友关系,王刚买车时也不可能拿到2万余元的购车优惠。经过十多次耐心沟通,两家人终于冰释前嫌。
两家的矛盾虽然化解了,但王刚与某汽车销售公司的纠纷还未解决。现有证据仅能证明“白沙”确实一直参与王刚买车过程,但不足以证明他的行为是公司的授权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存疑。于是,我决心锚定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前提下,当好“穿针引线人”,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以减轻双方的讼累。
我坚持与王刚耐心沟通,讲明某汽车销售公司已经给其2万余元的购车优惠,这是其他购车人不可能享有的优惠力度;同时,我也向某汽车销售公司说明,王刚购买新车后,还带其朋友一起看车,在无形中帮助公司搞了宣传。何况后期因为车辆保养等服务,彼此还会有更多接触。如果因为一张加油卡导致双方水火不容,实在得不偿失。
前后二十余次的释法说理后,“坚冰”终于消融了,双方同意和解,具体由某汽车销售公司一次性支付王刚3000元,王刚撤回监督申请。今年3月,在检察机关的见证下,某汽车销售公司兑现了承诺,王刚也撤回了监督申请,并表示息诉息访。
看似一件小小的加油卡纠纷,却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通过办理此案,我深刻地体会到,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通过办理一件件小案,解开群众的法结和心结,以小案件彰显司法为民的大情怀。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讲述人: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孙雪花 整理:本报通讯员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