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数字检察驱动法律监督高质效发展
时间:2023-06-11  作者:范跃红 方利利  来源:检察日报-检察新闻版
【字体:  

从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出击

浙江杭州:数字检察驱动法律监督高质效发展

“那边斜坡上的堆积物还要清理,树下再播撒草种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近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专业勘测机构工作人员走进一处山区毁林案件现场,查看植被恢复情况。

这么隐蔽的山区毁林案件是如何被发现的?发现线索的方法能否复制?杭州市检察机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探索数字检察新路径,不断驱动法律监督高质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发展趋势,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数字政府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再次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重大部署。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召开,主会场就设在浙江省检察院。会议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数字检察建设作出规划和部署。

记者了解到,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杭州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联动、融合、护航”三个关键词,持续描绘杭州数字检察新图景。

联动——实现数据交互共享

数据从哪儿来?走稳数字检察之路需“借东风”。

记者了解到,借助于浙江省建成的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2022年5月,杭州市检察院承担了该市全域数字法治监督应用平台的建设任务。

“我们注重盘活内部数据资源和攻克外部数据壁垒双管齐下,积极争取党委、人大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协作配合。”杭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娟向记者介绍,全域数字法治监督应用平台有效打破各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目前已集纳政务、政法数据信息8.9亿条,涵盖行政、司法等27个部门103类信息,数据实时率达93%。

强大的数据支撑打破了传统法律监督的时域限制,推动实现了“办一案”到“治一域”的跨越,提升了整体监督质效,也为美丽杭州建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路径。

为进一步保护杭州的山林交融、天水一色,杭州市检察院积极创新“数字四长”(“四长”即林长+田长+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模式,融通相关数据,利用卫星遥感目标识别算法等技术,协同该市林业水利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行政机关共建“山水林田监督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破坏预警、保护和修复整体“智治”。

“通过‘山水林田监督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分析,发现你区毁坏林地线索,请进一步核查。”2022年10月,杭州市检察院将相关线索移交萧山区检察院。

根据线索情况,萧山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实地走访,发现当地某家庭农场未经批准砍伐林木面积达25.2亩,其中包括17.4亩公益林,并在砍伐林木的林地上进行建设,平整或改变原有坡度进行削坡、堆坡,造成原有植被和林业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并带来地质灾害风险。对此,该院向有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该部门迅速将所涉及的刑事案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同时,认识到错误和危害的农场主也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

“数字检察让公益诉讼办案从‘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出击’,‘山水林田监督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帮助我们精准发现生态公益林破坏、河道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破坏等类案监督线索。”杭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毕克来说。2022年以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已累计办理相关行政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1件,切实提升了主动发现国土资源领域违法问题线索的监督能力。

融合——发挥一体化机制优势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杭州市检察院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统一指挥协调、数据情报支撑的“情指一体”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党组指挥部署、线索统一归口、专项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管总、团队主战、部门主建的穿透式监督优势。同时,该院探索检察信息情报运行模式,面向全市两级检察院检察官受理情报分析、合成作战等委托,真正让数据在业务和技术之间有效流动。西湖区检察院的机动车检测站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类案监督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我院办理了一起为重型自卸货车违规上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请帮助筛查其余仍在上路的违规车辆……”2022年11月,一份来自西湖区检察院的委托书被送至杭州市检察院。杭州市检察院根据承办检察官梳理的业务规则进行建模,通过数据比对组合、碰撞,筛选出使用虚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的重型自卸货车116辆。

发现批量线索后,西湖区检察院立即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融合多条线业务骨干的数字办案小组。截至今年3月,伪造证明材料的车辆质检站已被查封,相关人员被判刑。同时,该院及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依法履职,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责令有问题的百余辆重型自卸货车完成整改。

此后,对于部分违规上牌车辆在异地年检后回到杭州参与运营的情况,西湖区检察院及时汇报,经上级检察院联系,截至今年4月底,已向安徽、上海检察机关移送违规车辆线索70余条,并推动异地检察机关就此类问题开展专项监督。

“西湖区检察院办理的系列案件是刑事检察、行政检察部门共同深入研判、主动融合监督办案的结果。相比于传统法律监督,数字检察在办案中更加突出‘融合’,是融合‘四大检察’的监督。”陈娟说。

护航——打好亚运攻坚仗

“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大量数据汇聚使检察机关能更加深入、精准发现类案背后的社会治理隐患和难点堵点,参与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有效。”据陈娟介绍,杭州市检察院围绕中心工作持续发力,推动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数字检察工作的决定,做实数字检察赋能社会治理“大文章”。

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即将召开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为杭州“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贡献法治力量。

滨江区是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所在地,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新型犯罪手段和犯罪领域,其中就包括专利黑灰产业链。

“2022年以来,我们通过数字建模办理了一批案件,一些不法人员通过注册成立新公司,利用专利申请骗取政府创新补贴。检察机关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共追回资金583.6万元。”滨江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谢轶告诉记者。

这批“空壳公司”虽然已被打击,但谢轶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伪创新科技企业负责人对专利申请的技术一无所知,背后肯定有“专业人员”出谋划策。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3月,滨江区检察院主导研发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数字模型2.0版上线。运用大数据比对,该院发现,一些不良专利代理机构与申请企业相互串通,形成了由专利中介组织提供PS公章、抄袭专利、重复提交、补贴分成、专利倒卖等一条龙服务的黑灰产业链条。对此,该院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实质创新融合式法律监督,一个月后,1家专利代理机构被立案侦查。此举进一步净化了专利行业生态,优化了营商环境。

“数字检察已成为检察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引擎。”杭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叶伟忠表示,杭州市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最高检党组提出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真正把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优势落实到司法办案一线,体现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中。

(本报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方利利)

[责任编辑: 陆青 王晓敬]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