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晓在审阅案卷材料。
“君晓作风扎实,业务过硬,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办案数量增多、经验丰富而有丝毫放松。”“工作中,她经常奋勇担当,既解法结又化心结,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一名刑检‘老兵’到控申‘标兵’的转变。”近日,记者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检察院采访时,干警们这样评价该院检委会委员、控告申诉检察部负责人宋君晓。
宋君晓在刑检岗位历经上千起案件锤炼后,2022年,转战控申岗位。两年来,接待来访群众上百人,她耐心倾听、用心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9月,宋君晓凭借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和出色表现,经过激烈角逐,从全国检察机关的99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标兵”称号。
深挖监管漏洞
2021年,宋君晓办理了刘某等31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该案是扫黑除恶常态化以来,青岛涉案人数最多、金额最大的涉黑案件,且该黑社会性质组织还将触角延伸到基层政权,严重破坏了基层政治生态,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十分恶劣。”回忆起该案,宋君晓仍记忆犹新。
为依法打击犯罪,宋君晓适时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侦查取证,对55项违法犯罪事实提出200余条侦查意见。办案中,她引导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按照“一物一档”进行财产梳理,发现并移送“保护伞”线索29条。该案入选山东省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
她立足检察职能,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深挖案件背后的行政监管部门履职不力及行业监管漏洞,推动该院向12个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预防违法犯罪、服务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发的多份检察建议被上级检察院评为“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把群众当亲人
2022年,宋君晓迎来了从刑检岗位到控申岗位的跨越,工作也从指控犯罪转变为化解矛盾纠纷。
“刑事检察是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控告申诉检察则是保障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防线。”宋君晓说,“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事关信访群众切身利益,又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准确把握控申检察工作规律,把群众当亲人,耐心接待每一名来访群众。”
2023年,宋君晓接待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中的被害人纪某,纪某多次到该院信访,要求检察机关抗诉。她阅卷后发现,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也并无不当。她意识到,要妥善处置此次信访、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关键是打开当事人的心结。
“如果您是我的家人,我会劝您尽快放下心结好好生活……”宋君晓的话深深触动了信访人。“检察官,谢谢你,如果我有你这样的孩子该有多好呀。”纪某擦着眼泪表示接受检察机关不抗诉的决定,从此息诉罢访。
宋君晓说,她从信访接待中真切感受到,把群众当家人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情怀和担当。要做好控申检察工作,必须以真诚、耐心和责任心对待信访群众和办理信访案件,让每一个来访群众在控申检察窗口都能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暖。
从个案监督拓展到类案监督
2023年6月,在该院开展刑期计算错误检察监督工作时,宋君晓发现陈某危险驾驶案和冯某危险驾驶案的刑期计算有误,随即向该院刑事检察部门移送抗诉线索。由此,青岛市检察院启动了全市范围的类案监督。此举激发了宋君晓一个大胆的想法,牵头研发相关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她通过对青岛市2万余起同类案件进行数据比对、碰撞,筛查出22起案件存在刑期起止时间计算错误问题,并依法监督相关部门纠正。
在宋君晓的积极推动下,该院与区法院会签了文件,将刑期计算审查从事后监督延伸到事前自查。该案入选山东省检察院发布的反向审视典型案例。
此外,她还牵头研发了多个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移送监督线索80余条,有力推动该院检察监督数量和质效双提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宋君晓说,未来她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严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控申检察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和模范的行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本报记者郭树合)